你吃的是哪種米?

製圖/李禎宜

撰文/古思旂

「你昨天下班回家有吃飯嗎?」
這是很常會聽到的話。你或許會回答吃過了,只不過你真的是吃飯嗎?

根據研究顯示,1950年的每人每年使用米的數量為134公斤,但到2020年僅剩44.1公斤,食用量衰退將近七成。相比同期於麵食(粉)、小麥類的消費量卻是成長了五倍之多,顯示台灣人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但其實米飯類除了讓我們有體力能量與飽足感外,但也有其他的營養價值與好處的。

稻米的營養價值

稻米成分不僅僅含有醣類、脂肪、蛋白質,且含有適量之礦物質、維生素與纖維與B群等等營養價值,其中醣類更是能提供我們身體足夠的熱量來源。

通常稻米種類可以分為秈米、梗米及糯米。秈米也稱為在來米,為本土栽種的類型,飯粒細長、口感不黏,澱粉含量高,適合做碗粿、蘿蔔糕。粳米則為日本人改良品種,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蓬萊米,飯粒黏性、形狀短圓,口感Q彈為台灣人日常主要食用的米類。糯米黏性強但澱粉含量小,不易消化,適合做湯圓、粽子、年糕等米類美食。

糙米與白米的差別?

我們常吃的糙米其實是稻殼脫穀的程序製成產生的。將稻田收割的稻穀去除雜質與外殼(粗糠)即變成常見的糙米,它同時也含有完整的米糠、胚乳及胚芽,包括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等含有豐富營養成分。

白米則是再除去米糠和胚芽,層層加工去除稻穀原外層成分過後的良質米,所以營養成分自然低於糙米、胚芽米,主要於提供我們醣分供熱量所需。

生活米類飲食的再現

說到米除了選擇吃自助餐與便當外你還會想到什麼呢?仔細想想看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米製美食,如我們常見糯米類的年糕、粽子,秈米(在來米 )的碗粿、蘿蔔糕、芋頭糕、米苔目、米粉、粄條,以及其他漢堡、飯糰等等…。

近年來也有許多米食新創點心,如米穀粉、米穀脆片、米蛋捲、米捲、米香等產品…,除了主食外也能讓更多米製食物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選擇。肚子餓的時候,也別忘了來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飯或糙米飯吧。

參考資料

飲食習慣重大轉折:台灣民眾如何從「唯米是糧」到「米麵共食」?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8306
台灣人何時起棄米吃麵?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21118-FocC
米飯控看過來!專家告訴你吃米飯的四大好處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078500?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5artbottom
https://www.facebook.com/afayayaya/posts/6412271892177328
有機樂活米鄉紀行
https://www.ttdares.gov.tw/upload/ttdares/files/web_structure/5886/53-017.pdf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