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採收到消費之間都發生了什麼?

製圖/李禎宜

撰文/柳沐真

向大家介紹常常被忽略的一項專業:採收後處理。

採收後處理是什麼?

採收後處理,指的是作物離開原本的生長環境或植物體後,到被購買或是進一步加工之前所做的事情。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顆蔬菜從台南運送到台北,會經過哪些過程,又要花費多少的時間。依照不同的果蔬產品,要經過的程序不盡相同,這些處理包含:預冷、清洗、修整外型、選別、分級、包裝,乃至於運輸,最後才能陳列於大家眼前。


為什麼採收後處理重要

從採收到被消費、加工之間,上述的所有的過程都有可能造成作物的耗損。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的報告指出,在開發中國家食物的耗損有超過40%是源自於採收後及加工過程。園產品的採收後處理,便是透過降低在被消費前新鮮蔬果的腐敗、損失,讓農產品在零售前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品質,從而減少食物的耗損。前述的每種處理都有許多要考慮的地方,但大家應該會注意到,其中一個步驟#預冷,被特別提出來。為何這件事那麼重要?

降低溫度

那是因為採收後植物會持續進行呼吸作用等代謝活動,這就是蔬果會容易「壞掉」的原因。為了降低代謝的速度,通常在保存蔬果的時候我們會放在冰箱裡。同樣的道理,生鮮的運銷過程有個重要的概念「冷鏈」指的就是這個環環相扣、全程不中斷的低溫!

除了降低溫度還有別的事嗎

蔬果採收的時候會有傷口,促進傷口的癒合可以減少病原菌進入;有時為了減少細菌、真菌和蟲害,也會經過一些殺菌處理,例如表面使用可食用塗層、出口農作物常常提到的燻蒸、蒸熱作業。包裝中的氣體組成也會影響植物的代謝作用,氣變和氣調(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modified atmosphere)包裝也是常用的採收後處理。另外,植物離開原本的生長環境將會引發植物激素—乙烯的產生,使其加速老化或是加速呼吸作用,因此控制乙烯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議題。乙烯在不同水果中有不同生合成模式、造成不同影響,香蕉沒有熟可以跟蘋果放在一起便是利用乙烯的作用。

參考資料

FAO. 2011. Global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 – Extent, causes and prevention. Rome.
Wills, R.B.H. and J.B. Golding. 2016. Postharvest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ysiology and handling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6th ed.). CAB International, Oxfordshire, UK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