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汙染源頭到環境教育,許正一眼中的土壤價值

撰文/ 何勻

 

臺灣曾發生過數起農作物受到毒害的事件,包括1982年的「鎘米事件」。民眾長期吃了重金屬汙染的鎘米後,生殖系統因此受到危害,關節疼痛,甚至損害腎臟。農作物有毒,多是因為土壤受到汙染,使農作物吸收到汙染物質。而土壤又是怎麼受到汙染的呢?

「談論土壤汙染,就要先定義土壤什麼樣的狀態算是被汙染。」研究土壤重金屬汙染約20年,審查土壤汙染檢測的臺大農化系許正一老師說明,若定義環境品質被破壞或人體健康受威脅時,土壤就視為被污染。

長期研究土壤重金屬汙染的臺大農化系教授許正一,認為農田土壤的好壞與民眾健康息息相關。 攝影/ 朱宛茵

隱匿的威脅,各種土壤汙染的兇手

當污染物進入農田,就會污染土壤,並藉由農作物的吸收殘留在農作物裡。若外觀沒有變化,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可能吃到受汙染的農作物。

農田受汙染會影響到民眾健康,但一般而言,土壤汙染難以用肉眼來判斷。許正一表示,必須先觀察汙染源,才能進一步解釋。「農田汙染可以從固體廢棄物、空氣品質以及渠道水來區分。」他依序舉例,固體廢棄物如爐渣、汙泥直接掩埋於土壤內,容易造成土壤結構改變,有時肉眼便能觀察到土壤結構或外觀的異狀。汽車與工廠排放的廢氣也可能污染土壤,臺灣曾發生的氣體汙染是「鉛」汙染,因過去汽油會添加鉛來防止燃料自爆,排放的廢氣增加空氣中的鉛濃度,使得公路兩旁和工廠附近的農作物與土壤受到鉛汙染。

而許正一說明,臺灣最常發生的土壤汙染是透過渠道水汙染。常聽到有人說的「灌排不分」,是因為工廠排放未處理過的的廢水到灌溉農地的渠道,當渠道的汙水流入農地,無法直接辨識土壤是否受到汙染,必須觀察渠道水是否變色、混濁等,再利用相關的採樣工具詳細檢測。

許正一強調,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變化細微,對人類危害是相對間接而非直接的影響。就算人體出現問題,因為並非立即性,也不容易跟土壤污染產生聯想。「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工廠鄰近農地,確實會讓污染農地的風險增加。許正一認為,若要農地工廠就地合法,必須要求當地農地工廠有足夠的除污設備與配套措施。然而當審查的制度不夠、檢查過於鬆散,就可能成為監督農地工廠的漏洞,持續讓農地土壤暴露在污染風險中。

除了鄰近農地的工廠,使用過量的肥料也有可能會造成土壤汙染,只是臺灣尚未有相關的事件發生。而近年來有不少閒置的農地架設太陽能光電板,積極發展綠色能源,許正一認為,太陽能光電板的內容物質是有污染土壤的風險,但光電板是否會對土壤造成汙染仍無法確定,需要再過幾年的觀察才能做判斷。

整治同時推行教育,落實對土壤的維護

找到汙染源後,接著要思考如何處理汙染的土壤。 治療受到汙染的土壤之前,要先定義土地未來的用途是什麼,再依照汙染程度給予適合的處理方法。臺灣治療土壤的方法大致分成兩種方向–整治和復育。土壤整治屬於較消極的作為,以減少影響與風險為主。土壤復育則要減少風險,還要盡量讓土壤回復到原本狀態。

根據許正一解釋,土壤受汙染程度分成低、中、重度汙染。以低度汙染土壤來說,大多為表土層受到些微汙染,只需要翻土稀釋或移除部分土壤,更新成健康土壤即可;中、重度汙染土壤的處理較複雜,以物理性處理–如高溫的方式、化學性處理–如藥劑的使用或生物性處理–如菌相的添加為三大處理方式。而更嚴重者必須整個土壤換新,但在臺灣這種小島國家,要取得乾淨的新土壤,比大陸型國家還要難上許多。

許正一補充到,如果土壤汙染實在太嚴重,任何治療都無法產生效果,可依法改成建地作其他用途,2012年的倫敦奧運體育館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不過更改用途並不容易,必須經過專業團隊嚴格評估後才能動工。

雖然土壤品質保護相當重要,但在環境教育越來越成熟的臺灣,土壤領域相關的議題相對其他主題非常少,難道沒有人在做土壤的環境教育嗎?

許正一坦言,懂土壤特性與保育的專業人士其實不多,能夠講解土壤保育的人就少。土壤在自然環境中是個隱晦、內斂的角色。「即使我們每天踩在地面上,若沒有在地表挖個洞,很難意識到土壤的存在。」而且也難以挖出土壤剖面給一般民眾觀察。再加上土壤不像動植物種類多元,視覺上較不那麼吸睛,自然在環境教育領域上處於弱勢。

「但這並不代表土壤的環境教育不重要,更應該努力且持續推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建立土壤博物館。」 位在臺灣大學洋菇館一樓的土壤博物館,早在1990年代時由農化系陳尊賢教授建立、管理,保存自1970年代的土壤標本至今,並在2020年翻修後重新開放,現由許正一管理。博物館擺放相當多的土壤剖面標本,從臺灣北到南、平原到高山,每一個地區的土壤皆各具有特色。博物館內亦存放著過去研究團隊採集土壤時使用的工具、留下的筆記及採樣標本。透過土壤博物館的設立,使參觀者清楚看到土壤剖面,了解臺灣各地的土壤結構與特性。

位於臺大洋菇館的土壤博物館,保存大量臺灣的土壤剖面標本攝影/ 朱宛茵

除了環境教育在臺灣受到重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的推廣中土壤議題與氣候變遷等相關議題有很大關聯喔! 除了生產作物提供給人類食用外,土壤還扮演著水源涵養、儲存二氧化碳的角色,不論對環境或是人類生活,土壤的重要性不容小覷,需要被重視和維護。

土壤議題與8項SDG有關,與人類永續發展關係密切。 製圖/ 何勻 

「擁有土地的人讓土壤永續下去,沒有土地的人,透過日常生活改變生活態度。」許正一說到。 面對如此隱晦、內斂的土壤,我們必須主動、積極了解。看不見的事物不代表對我們的生活毫無影響,人類與環境能否共榮共存,正取決我們的態度與行動。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