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飯後想吃紅豆銅鑼燒當甜點?或者晚餐來一碗菱角排骨酥湯暖胃?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產品,如果是生態農法的作物加工而成,有什麼不同嗎?投入老鷹研究多年、俗稱「老鷹公主」的林惠珊,透過與農民、通路合作,協助成立「老鷹紅豆」、「官田菱雉菱」等品牌,希望將生態友善理念與農產推廣出去。多年下來不只讓更多人看見這個議題,觀測到的老鷹數量也持續成長,還同時幫助友善耕作及認同生態守護老鷹的農民有穩定收入,這一切的最大動機就是她對老鷹的熱愛。
從戀上老鷹到投入護鷹行動
林惠珊回憶,自己在高中時參加生物研究社,因為一翻開植物相關的書就想睡覺而加入動物組,開啟了賞鳥的生涯。在撥接網路的年代,她甚至趁著高三準備填志願的半夜爬起來上網,只為了在網速比較快時查詢鳥類相關資料。林惠珊還分享,當時基隆鳥會的網站上,一張老鷹飛行的照片讓她就此迷戀上,她笑著說:「我當初就像個迷妹」,隱藏不住的是對老鷹的熱愛。
然而一開始,林惠珊的父母認為數學不好的她就該讀文組科系。雖然最後向家人妥協,但她仍選擇能看到黑鳶的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就讀,繼續追尋喜愛的老鷹。大學畢業後,林惠珊雖然考上了屏科大野保所,一開始就學卻不太順利,不只老師更擅長大型的猛禽類研究而非相對小型的黑鳶,臺北長大的她也被質疑不會爬山、爬樹及出野外,直到畢業後重返野保所工作才開始接觸老鷹研究。
林惠珊說明,自己是想了解為什麼老鷹會消失而做生態研究,「老一輩常說以前老鷹抬頭就隨處可見,我一開始還不相信。」但她交叉比對之前的文獻紀錄與鳥類調查資料後,發現老鷹確實在消失。而在一次田間調查撿到鳥屍,更讓她毅然決然踏上保護老鷹的道路。她分享,毒鳥、張網這些事對多數人可能很遙遠,卻是農家子弟的日常。為了顧及產量及利潤,農民通常會在田間用農藥及老鼠藥杜絕蟲害與鼠害,卻也嚴重傷害當地的生態與環境。她曾在田間發現3000多隻鳥屍體,送驗後在鳥屍內檢出農藥加保扶。
看到老鷹因為農藥死亡,林惠珊覺得相當震驚,看似進步的臺灣社會下,這種生態悲劇還持續發生。放任不管不只會繼續破壞當地生態,老鷹也可能就此消失。她也表示,毒死鳥看似與我們無關,但生態系其實環環相扣,這些危害生態的物質也可能透過食物鏈,對人類造成影響。
在田間遭農藥毒死的鳥屍,數量眾多。圖/林惠珊 提供
從老鷹紅豆到官田菱雉菱,與通路合作推廣友善理念
為了保護老鷹,林惠珊投入生態農業的推廣,希望農民種植作物時兼顧當地生態,盡力保護當地野生物種和它們的棲地。然而一人力量有限,因此她開始尋找相關的合作夥伴。從最早發現毒死鳥的紅豆田開始,林惠珊與屏東農民林清源先生合作,以更慮及生態環境方法耕作紅豆並推出「老鷹紅豆」這個品牌,還將紅豆加工製成銅鑼燒、紅豆湯、紅豆麵包等商品,成功讓生態農產打入市場。
在老鷹紅豆的品牌成功後,林惠珊繼續幫農民和通路商牽線,與在台南官田種植菱角的林丙火先生合作,推出了另一個品牌「官田菱雉菱」,生產過程完全無農藥無化肥,提供水雉安全的繁殖棲地。她表示,保護水雉的最終目的也是保護老鷹,避免食腐性的老鷹吃下中毒的水雉而死亡。雖然大眾對菱角的認識不多,因此較難推廣,但在林惠珊與合作夥伴的努力下,以「吃菱角,救水雉」作為核心理念,繼去殼及帶殼菱角後也成功推出菱角排骨酥湯、菱角咖哩等產品。她說明,希望藉由吃的力量,讓民眾對菱角及生態農業都有更多了解。
林惠珊研究員與水雉生態園區李文珍主任、農民林丙火先生,與通路商合作推出官田菱雉菱品牌。圖/林惠珊 提供
推行友善耕作後使水雉能安心棲息,也能在田間觀察到牠們活動的身影。圖/林惠珊 提供
林惠珊認為,每個人都能在不同位置對生態做出貢獻,也許是大眾購買關注田間生態的商品支持農民,或者老師將友善生態的環境教育帶入課堂。而自己能做到的是協助農民們推出商品,藉由產品曝光度來推廣友善生態,也給他們更多的收入來繼續採取友善老鷹的耕種方式。「就算沒聽過生態農業,至少吃過老鷹紅豆做的銅鑼燒。」林惠珊表示,透過生態農產品進行串聯,從最貼近大眾生活的吃著手,享用相關產品的同時也讓生態更好。每多一個人對產品背後的故事感興趣,掃描商品包裝上的QR code,就多一個人瞭解生態農產品及大自然的美好。
經過各方合作,在通路上販售的官田菱雉菱商品。圖/陳宏昌 提供
友善農業保護老鷹
生態農業的推廣仍是漫漫長路,如何讓更多農民加入友善耕作,或讓消費者選購較高價的生態農產品都是考驗。然而林惠珊回應,本來願意走生態農業這條路的農民就屬於少數,自己不會因為考驗覺得挫折。「即使過程困難,但大家一起努力就會更好。」她樂觀的說。而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公布的調查結果,近年老鷹數量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從2013年時的272隻到2021年約有730隻,顯示了生態友善帶來的實際成效。
對於未來的期許,林惠珊希望大家能從有機、友善、無毒等代表的意涵開始,再多了解生態一點,並多把生態問題考慮進去,「其實想對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並沒有那麼難。」而她也笑著表示,保護老鷹就是自己的執念,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因為對老鷹的愛,看到喜愛的黑鳶族群數量有增加,就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也希望能透過推廣生態農業,讓大家看見耕種的更多可能性,在守護環境的同時也守護最愛的老鷹。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