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小廚房

《關於山坡上小廚房》
喜歡在我的小廚房,開心研究健康好吃的東西!
時常東奔西跑,找尋安心的食材,
投注愛的能量,做給家人吃,也誠懇分享給你!

《關於安心食材》
本品皆用台灣在地,友善農業無毒栽種的當令水果,
用行動支持農友及永續農業的決心。
更以純手工方式,細心熬煮,不添加香精及防腐劑,
保留最簡單的水果原味,安心的好果醬,分享給你!

【台灣真善美】“果醬夫妻”訴說小農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y14QquY7I&t=77s

【壹Walker】山坡上小廚房–終極救援果醬夫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Zqw9Ut4Zc&t=4s

【大愛電視】《蔬果生活誌》封面故事 山坡上小廚房–果醬熬出一片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ffXYTN_Xk

 

杯特 uCup

台灣是個手搖飲料王國,我們的手搖飲料文化揚名國際,珍珠奶茶成為了國際之光,而這個國際之光的背後,我們付出的卻是龐大的垃圾處理代價,每年產生超過20億個免洗杯垃圾,產生了60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免洗垃圾對我們環境造成龐大負擔,身為台大一份子的我們,看見了學校大量的一次性手搖杯正在不停的被丟棄,所以我們想要為這個環境作出一些改變。

到這裡找我們:

藍天畫布有機棉

做為大自然的一份子
要怎麼做才能不破壞環境、不耗損地球資源
同時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從中得到效益?
身為社會企業的藍天畫布有機棉,從農藥最多的棉花田出發,採用 有機農法,致力於 有機棉服飾用品的開發。土地因此避免農藥、化學肥料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休養生息展現更多生命力。也因為使用計劃生產的模式,讓消費者參與前端的選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從初生寶寶的紗布衣、肚衣、帽子,新手爸媽必備的包巾、被毯,到各年齡層的居家內著,還有來自埃及環境永續社群最高等級 BD有機埃及棉寢具、夏紗、手工娃娃。讓大人小孩都能在日常輕鬆使用 無毒天然,來自土地充滿生命力與療癒力的優質商品,感受著天地間自然的滋養。
現在社會的腳步太快,不妨試著讓生活的運轉,按照時節該有的節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有多久,沒有慢下來,好好的和世界交流,好好的體驗當下片刻?當我們越走向自然,對大地多一分崇敬,我們越能感受到大地回饋給我們的,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力量。消費時的每一個選擇,都能改變全世界!

人山艸

「人 山 艸」這品牌,其實就是從「仙草」二字部首拆解出來的幾個「原始符號」。仙草,是個深具台灣風土與地方人文特色的加工作物,新竹關西更孕育了東南亞地區最優質的仙草乾,而有「仙草的故鄉」的美名。「友善耕作、守護土地」是一份深層的省思,我們期待這個深具台灣風土與地方人文特色的加工作物-仙草,能藉由【人山艸】這個品牌的建立,從「不添加鹼粉」的友善加工開始,還原仙草一絲的原始風華~

銀川有機米

『不種倒伏的稻子,因為麻雀吃不到』
位於花蓮最南端的富里,是銀川有機米的家鄉。
從1996年毅然辭職回鄉栽種有機,以父親之名建立『銀川有機米』,堅信有機的價值在於土地、消費者、農民三者的分享與共存,26年來堅持只種有機,田裡有鳥叫、有蟲鳴,守護生物、守護土地。

農業廢棄物利用

製圖/李亮誼、劉宣妤、徐葶芸

撰文/馬若恩

大家有沒有想過農作物採收過後剩下的根莖葉最後會流向哪裡呢?你知道農業廢棄物除了做成堆肥外還可以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業廢棄物還能運用在那些產業吧!

鳳梨葉纖維用處多

國外的研發團隊從不易製成肥料的廢棄鳳梨葉中提取纖維製成「植物皮革」,用於製造皮鞋、沙發等產品,取代較不環保的動物皮革,這項發明已被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採用!嘉義大學研究團隊也在鳳梨葉中提取植物纖維,研發製成紗線紡織布料、家飾織品、宣紙、3D列印原料和環保餐具等產品。除此之外,鳳梨葉纖維還可以製成奈米纖維素,運用在其他工業領域,將原本廢棄的鳳梨葉賦予新的價值!

稻稈也可以造紙

每年全台灣都會產出大量的廢棄稻稈和稻榖,許多人認為將稻稈燃燒可以防治病蟲害,並將燃燒後的灰燼當作肥料,但燃燒廢棄稻稈其實會造成空氣汙染、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濃煙還會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如何以低環境汙染的方式處理廢棄稻稈就成為重要的課題。
許多造紙公司都在研發如何利用農業廢棄物造紙。台灣的造紙廠永豐餘就以廢棄稻稈作為原料,利用熱能、機械力與酵素,以無化學添加的方式提取纖維,產出生物製漿,並製成環境友善的包裝材料。除了稻稈外,蔗渣、麥稈、鳳梨葉等農業廢棄物也可以用來造紙喔!

可生物降解薄膜取代塑膠

國外的研究團隊正在用農業廢棄物研發可生物降解的生質塑膠!馬來西亞運用每年廢棄的大量棕櫚果串,提取其中的半纖維素,並與羧甲基纖維素依照特定比例混合,合合成生物聚合物薄膜,製作成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包裝材料。美國研究團隊也從玉米秸稈、小麥和燕麥秸稈、大豆生物質中提取纖維素,製成可生物降解的薄膜,不僅解決了塑膠汙染問題,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可自然分解的農地膜

農地膜擁有抑制雜草生長、減少水分蒸發、降低雨水直接沖刷作物及土壤的功效,但傳統的塑膠農地膜常常有回收困難、殘留於耕作環境等問題。台灣的農委會與民間企業和研究單位合作,利用農業副產物如釀酒後回收之麥粕為原料,添加聚乳酸與微生物菌株,研發出可自然分解的農地膜,掩埋進土壤後一年內即可完全自然分解!

有時候被遺棄在農田間的廢棄物,透過科學技術能發揮出更高的價值!廢棄物只是被錯置的資源,若能善加利用,不僅可以減少廢棄物處理過程造成的汙染、取代較不環保的工業原料,還能提升農業的經濟產值。你還知道哪些農業廢棄物的運用呢?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喔!

參考資料

https://agritech-foresight.atri.org.tw/article/contents/3843
https://agritech-foresight.atri.org.tw/article/contents/3414
https://www.capjournal.com/community/cellulose-from-ag-residue-to-make-clear-biodegradable-film/article_eb0eedfe-f3b0-11eb-8b74-9be9ca81e3ff.html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714&fbclid=IwAR1mUbfHH0NmahAdiwVIh89SBPfwxYj2A9FdwUnOtCQRTBfDIW7YRcfgVS8

醫藥之神-神農大帝

製圖/劉宣妤

撰文/古思旂

過年許多人會到廟裡拜拜來祈福求新年好運到。不過我們瞭解我們所拜的神明分別帶來什麼祝福象徵嗎?今天就來帶大家看醫藥之神 神農大帝。

過去農業時代,屬於掌管農業與醫藥學發展領域的神農氏備受關注,因過去醫學技術尚未發達、農民栽種糧食作物生計常常需看天吃飯,因此民間信仰常視神農氏代表農民五穀豐收、除疫疾病的希望所在。

民間傳說神農氏又為三皇之一的炎帝,又稱五穀先帝、藥王大帝、神農大帝。民間俗稱五穀王。

傳說神農氏三歲便知農業知識,為農業與醫藥的發明創始者,發明農耕用品耒耜,且教導人民如何農業耕作,讓民眾得由採集、漁獵進步到農耕時期。古代中國的第一本講述藥學系統的著作《神農草本經》則有尊敬與懷念神農氏的寓意在。

神農氏生性善良,不喜殺生,其親嘗百草以便教導人民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當不小心吃到有毒植物時,身體會呈現黑色,此時他會自備茶飲解毒,並詳細記錄可做為草藥之植物。不過因嘗到斷腸草,毒性太強速度太快,無法及時解毒因此犧牲。人們為了紀念與感謝神農氏教民耕種、嘗百草,讓人們得不為疾病所苦、不為糧食缺乏困頓,因此建廟祭祀,稱他為「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的宮廟-新北三重先嗇宮

現今有座離臺北地區較近的五穀宮廟,是位於新北三重的先嗇宮。先嗇為中國古代祭祀的八位農業神祇之首,即為神農。其廟宇的歷史可以看出三重區這百年來人民因土地開墾的發展過程與變化。明白新店溪、大漢溪、淡水河在清領時期三重地區中,臺北水域又如何影響先民農業開墾,形成現今的先嗇宮與新北三重的樣貌。

農曆四月廿六日為神農聖誕。由於神農教農業播種與收穀、嘗百草、本性良善、愛民如子讓民眾深受愛戴,因而農民、藥商、醫生、糧商等皆視其為該職業守護神。

參考文獻

https://www.gogo.org.tw/gods21.html
http://www.luzhumazu.org.tw/?act=god_intro&cmd=detail&ad_id=201811080007
http://ejournal.nricm.edu.tw/nricm2/pages/frame-book.php?qry_subject=23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81
https://theme.coa.gov.tw/100/view.php?issue=23342&id=23353

「Fridays For Future」氣候大罷課

製圖/李亮誼

撰文/沈媛媛

’’How dare you?‘’你是不是覺得這句話好像有點熟悉呢?沒錯,這就是來自瑞典的17歲少女Greta的名言。2018年,Greta發起「氣候大罷課」活動,呼籲政府正視氣候變遷問題。但你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嗎?讓小編來為您介紹介紹!

什麼是氣候大罷課「Fridays For Future」

氣候大罷課又稱「週五為未來而戰」,是在全球間舉行的罷課行動,目的是呼籲政府採取措施,以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提倡可再生能源。活動在星期五舉辦,參與活動的人大多來自民主國家的學生及環保人士等等。首場全球性的罷課行動是在2019年3月舉行,有125個國家參與,超過100萬名的罷課學生參加。同年9月更是同時在150多個國家舉行,共計約4500場罷課活動,吸引超過400萬的抗議者參與。

緣起

2018年8月,經歷了許多氣候災難的Greta決定罷課,她在每天上學時會到瑞典的議會外靜坐抗議,並舉著一張寫著「氣候大罷課」的標語。她希望瑞典政府能夠按照《巴黎協定》的內容減少碳排放,並創造了「週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ForFuture)這一口號,因而受到國際關注,激勵了全球的學生參與罷課。

全球影響

受到Greta的影響,在澳洲,學生一到周五就舉行罷課,而波蘭則是有將近300座城市舉行罷課活動,參與的國家就包括了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荷蘭、德國、芬蘭、丹麥、日本、瑞士、英國和美國。其中,德國地方團體利用WhatsApp傳達活動資訊,並在平台上發起集會。而美國的組織者則是利用Slack進行匿名交流,藉此傳達他們的資訊。在後來,德國有700名研究人員發表聲明,支持學生罷課。而其他學者也獲邀支持這項聲明,使得這項聲明已經獲得了兩萬多名科學家連署,當中連署人大多來自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由此可見,全球都受到了這波浪潮影響,每個人都在為了改變氣候而努力。

2021年台灣參與行動,提出七大訴求

在2021年9月,台灣也參與了這次的遊行活動。台灣的非營利組織,「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在立法院前進行抗議活動,以七個訴求,要求政府提出具體的氣候政策。而這些訴求分別是:

一、完成溫管法修法,落實氣候政策主流化。
二、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並強化中長期減碳目標。
三、修訂具體可執行的碳定價法案,並積極協助產業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
四、重視調適政策,貫徹脆弱度和衝擊評估以及因地制宜的調適行動。
五、實現世代正義,完善氣候教育並提升兒童及青年的氣候行動力。
六、強化中小型企業能力建構,提升因應全球減碳及永續浪潮之適應力。
七、納入各領域脆弱族群共同商議氣候政策,落實公正轉型。

氣候問題是刻不容緩的,或許你的小小舉動,影響了地球也不一定呢!

參考資料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765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5043/page2

年年有餘

製圖/徐葶芸

撰文/馬若恩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二,綠領農學市集在這邊祝大家新年快樂!說到過年,大家會想到什麼一定要吃的食物呢?沒錯!就是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啦!想要知道吃什麼魚才是對環境友善的嗎?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臺灣有什麼魚

臺灣漁業可以分為養殖漁業、沿岸漁業、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
養殖漁業主要分佈在臺灣的西南海岸邊,分為淡水或鹹水魚塭的陸上養殖和淺海養殖,主要的漁獲有虱目魚、石斑魚、午仔魚和牡蠣、文蛤、蝦子等海鮮。沿岸漁業是在12浬內從事的海洋漁業,多使用小型漁船、作業範圍較小;近海漁業則是在經濟海域200浬內從事漁撈作業,可捕撈黑潮和黑潮支流帶來的魚類,常見的沿近海漁獲包含鯖魚、烏魚、白帶魚和蟹類。遠洋漁業範圍在他國經濟海域或公海,使用大型遠洋漁船為主,技術通常較複雜成本也較高,但漁獲數量和價值也較高,有鮪魚、秋刀魚、魷魚等等。

魚類挑選原則

從魚的種類來看,常見的魚通常代表數量比較多,較不會有資源枯竭的問題,依據「底食原則」,食物網下層的魚類數量多且資源回覆力較強,洄游性和泥沙棲性的魚數量也較多,是較適合購買的種類;魚身多彩色和斑紋的屬於珊瑚礁魚類,若捕食會造成珊瑚礁生態系的破壞,因此盡量不要選購;而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因生物放大作用,體內含有較多重金屬與其他有毒物質,也不建議購買。
生產方面,選擇當地生產的海鮮,可以減少運輸時產生的碳排放;有產銷履歷和永續標章的魚貨也是選購海鮮的重要指標。養殖時以植物性餌料飼養的吳郭魚、虱目魚等,優於以魚粉或下雜魚餌料飼養的蝦、鮭魚、鮪魚。
除此之外,買魚時要避免已經過度捕撈數量稀少的魚類,也要注意養殖和捕撈的方式是否違法或對環境造成破壞。

過年期間吃什麼魚

過年期間許多人會選擇野生的「白鯧」作為年菜,有「昌隆」、「昌盛」的寓意,近年來野生白鯧的價格逐漸攀升,主要的原因是過度捕撈造成的數量下降。過年可以選擇養殖魚類「金鯧」代替白鯧,不僅能保留原本的寓意、價格比較便宜,也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除此之外,午仔魚、白帶魚、石斑魚等等都是適合過年選擇的魚類。
另外也要避免食用魚翅。魚翅的生產常常有過度和非法捕撈、割鰭棄身的問題,吃魚翅會破壞海洋的生態,影響食物鏈,而鯊魚屬於大型掠食性魚類,體內有較多重金屬和污染物,且魚翅並沒有太多無法從其他食物獲得的營養,所以並不是年菜的好選擇。

看完今天的分享後,大家是不是更了解如何選擇魚類了呢?過年期間可以從自身的飲食做起,選擇對環境傷害較小的魚類和其他食物,在吃的健康開心的同時,也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參考資料

https://www.fa.gov.tw/index.php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45337
https://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index.html
https://www.fa.gov.tw/view.php?theme=Press_release&subtheme=&id=1890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1173/吃魚翅違法嗎?鯊魚下肚前你該知道的6件事/

你吃的是哪種米?

製圖/李禎宜

撰文/古思旂

「你昨天下班回家有吃飯嗎?」
這是很常會聽到的話。你或許會回答吃過了,只不過你真的是吃飯嗎?

根據研究顯示,1950年的每人每年使用米的數量為134公斤,但到2020年僅剩44.1公斤,食用量衰退將近七成。相比同期於麵食(粉)、小麥類的消費量卻是成長了五倍之多,顯示台灣人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但其實米飯類除了讓我們有體力能量與飽足感外,但也有其他的營養價值與好處的。

稻米的營養價值

稻米成分不僅僅含有醣類、脂肪、蛋白質,且含有適量之礦物質、維生素與纖維與B群等等營養價值,其中醣類更是能提供我們身體足夠的熱量來源。

通常稻米種類可以分為秈米、梗米及糯米。秈米也稱為在來米,為本土栽種的類型,飯粒細長、口感不黏,澱粉含量高,適合做碗粿、蘿蔔糕。粳米則為日本人改良品種,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蓬萊米,飯粒黏性、形狀短圓,口感Q彈為台灣人日常主要食用的米類。糯米黏性強但澱粉含量小,不易消化,適合做湯圓、粽子、年糕等米類美食。

糙米與白米的差別?

我們常吃的糙米其實是稻殼脫穀的程序製成產生的。將稻田收割的稻穀去除雜質與外殼(粗糠)即變成常見的糙米,它同時也含有完整的米糠、胚乳及胚芽,包括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等含有豐富營養成分。

白米則是再除去米糠和胚芽,層層加工去除稻穀原外層成分過後的良質米,所以營養成分自然低於糙米、胚芽米,主要於提供我們醣分供熱量所需。

生活米類飲食的再現

說到米除了選擇吃自助餐與便當外你還會想到什麼呢?仔細想想看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米製美食,如我們常見糯米類的年糕、粽子,秈米(在來米 )的碗粿、蘿蔔糕、芋頭糕、米苔目、米粉、粄條,以及其他漢堡、飯糰等等…。

近年來也有許多米食新創點心,如米穀粉、米穀脆片、米蛋捲、米捲、米香等產品…,除了主食外也能讓更多米製食物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選擇。肚子餓的時候,也別忘了來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飯或糙米飯吧。

參考資料

飲食習慣重大轉折:台灣民眾如何從「唯米是糧」到「米麵共食」?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8306
台灣人何時起棄米吃麵?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21118-FocC
米飯控看過來!專家告訴你吃米飯的四大好處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078500?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5artbottom
https://www.facebook.com/afayayaya/posts/6412271892177328
有機樂活米鄉紀行
https://www.ttdares.gov.tw/upload/ttdares/files/web_structure/5886/53-017.pdf